张丹峰《独孤天下》化身醋王 发誓无异生之子——新华网——湖南
文化和科技,如何“双向奔赴”?
百度 这几天坐在电视机前,她看着屏幕里那些略显稚嫩的年轻面孔,还会不时想起10年前的自己。——广东省民主党派助力打造数字文化新图景
近年来,以网文、网剧、网游为代表的中国文化“新三样”不断走向全球市场,广东堪称文化出海的主力军。据统计,广东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约占全国2/5,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,涵盖微短剧、数字出版、动漫游戏、创意设计、演艺装备等多个领域。
前不久,在民进中央举办的开明文化论坛(2025·景德镇)上,来自广东的民进会员、三七互娱集团副总裁程琳在论坛上分享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经验。她说,在游戏模式下,AI应用可以把文化数据、文化内容以及文化场景进行很好融合,将我国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。程琳以游戏中的动捕技术为例,将中国功夫通过动捕技术严谨还原融入游戏,吸引了众多海外玩家。
这与民建广州市委会经济委员会委员、广东越启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陆丹的想法不谋而合。陆丹在2024年向民建中央提交过一份社情民意信息:“现象级IP的形成离不开科技的助推。”他建议,构建全方位数字文化出海体系,结合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发展,设计并优化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。
游戏产业在出海过程中,由于文化壁垒,游戏本地化面临较大挑战。陆丹建议,利用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度分析,从而更精准地开发符合当地文化偏好的产品内容;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,定期收集海外市场的反馈信息,及时调整产品策略。
民盟广东省委会也在2024年围绕游戏产业出海做了相关调研,并在2025年年初向广东省政协提交了《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游戏产业出海,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案》。提案建议,要加大对游戏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,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;建立内容创新激励机制,对在题材选择、故事叙述、艺术表现等方面展现创新性的作品提供奖励和支持。
一系列的建议正在落地见效,加快推动广东打造“全球游戏产业高地”。今年5月,广东推出全国首个省级游戏产业专项政策《关于推动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。6月,广东(广州)游戏出海服务中心及广东(广州)游戏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,为粤产游戏“出海”和“出圈”再添一把火。
科技与文化的“双向奔赴”,不仅体现在数字文化产业,还有沉浸式文旅、智慧课堂、低空观光游等一系列文化新应用、新场景,不仅提升了科技的人文内涵,也加速了文化的现代化进程。
广东省文化遗产数量众多、类型丰富、特色鲜明。如何让沉睡的文化遗产“活起来”?民盟广东省委会在调研后发现,目前大量重要的文化遗产尚未进行数字化建档,且大部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未充分应用共享。
为此,民盟广东省委会在2024年向广东省政协提交提案,建议制定文化遗产数字化五年工作规划,培养一支数字化专业技术队伍,制定数字化采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,搭建文化遗产省级数字化资源库。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活化方面,提案则建议推动建立文博机构、数字技术企业、传媒平台等在内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活化利用共同体,打通科技、民生、教育、旅游等行业活化利用数字化文化遗产的有效渠道。
“今天,因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发展,可以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问题提供助力。”广东省政协委员、农工党党员卜绍基一直关注乡村文化振兴问题。他在今年提交了《关于积极引入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》,建议广东建设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,整合乡村文化与艺术特色,避免乡村建设同质化;开发“一村一品”等经济文化资源,借助数字传播推出“乡村数字人”等概念,吸引“数字牧民”参与创业,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各民主党派的助力,推动南粤锦绣大地“数智时代”文化产业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场景的发展,以文化为内核,以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为双翼的壮阔画卷越来越亮丽。(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)
编辑:董雨吉